- 2.55 MB
- 2023-05-15 08:48:07 发布
- 1、本课件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,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。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,可选择认领,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。
- 2、本课件由用户上传,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,可能有诸多瑕疵,付费之前,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。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,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。
生物
第九单元
种群和群落
第28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
【内容要求】
2.1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
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
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
2.1.1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
度、出生率和死亡率、迁入
率和迁出率、年龄结构、性
别比例等特征
【素养解读】
1.生命观念:阐明种群的概念、特征,分析种群
的数量变化规律。说明某一具体种群的特征及
其变化,受其生活环境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
素的影响,且随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。
2.科学思维:能运用概念图表示出种群概念间
的联系;能运用数学模型表示种群数量变化规
律,分析解释其影响因素。
【内容要求】
2.1.2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
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
2.1.3 举例说明阳光、温
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
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
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
群特征
【素养解读】
3.科学探究:通过实验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种群
数量的动态变化;能够针对给定的生态学情境提出
问题,基于给定的条件,设计出有针对性且可行的探
究方案,能运用合理的方法如实记录,运用数学方法
分析、科学术语阐明实验结果。
4.社会责任:形成珍爱生命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
可持续发展的观念,养成保护环境、维护生态平衡
的习惯,并能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。
考点一
种群的特征
基础·自主诊断
素养·全面提升
1.种群的数量特征
(1)种群的概念
种群是指在一定的 同种生物的 。 自然区域内 全部个体
注:“+”和“-”分别表示增加、减少,“→”“ ”分别表示直接作用、间接作用。
图9-28-1
(2)种群的数量特
征及相互关系
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
年龄组成
出生率 死亡率
性别比例
①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。
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、 。
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,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
,从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,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
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。
④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,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
实现,如气候、天敌、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。
年龄组成
种群密度
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
出生率和死亡率
出生率
均匀分布
随机分布
集群分布
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
调查
对象
植物或活动范围 、活动能力
的动物
活动范围 、活动能力 的
动物
调查
程序
3.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
小
弱
大 强
五点取样
平均值
注
意
事
项
① 取样
②样方大小适中
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
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、出生和死亡
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
随机
无影响
正误辨析
(1)池塘里的所有小蝌蚪是一个种群。 ( )
(2)年龄大小、随机分布、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。 ( )
×
[解析]在一定自然区域内,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,池塘里的所有小蝌
蚪不能称为一个种群。
×
[解析]年龄大小是生物个体的特征,而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,随机分布属于
种群的空间特征。
(3)橡树种子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,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;由于微甘菊入侵
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增大,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。 ( )
(4)种群出生率增大,种群密度一定增大。 ( )
√
×
[解析]种群出生率增大,但死亡率未知,所以不能确定种群密度一定增大。
(5)蚜虫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。 ( )
(6)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。 ( )
×
×
[解析]蚜虫活动能力弱,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。
[解析]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应用等距取样法。
教材拓展
1.[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]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,种群数量近期一定能
保持稳定吗?
不一定,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,还受食物、天敌、气
候等多种因素影响,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。
2.[必修3 P64拓展,1] 应用“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”分析个体特征与种群特征的
不同?
个体有性别、年龄、高矮等特征,种群是由一定地域的所有个体组成的整
体,这个整体出现了个体不具有的特征,如性别比例、...
第九单元
种群和群落
第28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
【内容要求】
2.1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
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
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
2.1.1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
度、出生率和死亡率、迁入
率和迁出率、年龄结构、性
别比例等特征
【素养解读】
1.生命观念:阐明种群的概念、特征,分析种群
的数量变化规律。说明某一具体种群的特征及
其变化,受其生活环境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
素的影响,且随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。
2.科学思维:能运用概念图表示出种群概念间
的联系;能运用数学模型表示种群数量变化规
律,分析解释其影响因素。
【内容要求】
2.1.2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
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
2.1.3 举例说明阳光、温
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
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
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
群特征
【素养解读】
3.科学探究:通过实验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种群
数量的动态变化;能够针对给定的生态学情境提出
问题,基于给定的条件,设计出有针对性且可行的探
究方案,能运用合理的方法如实记录,运用数学方法
分析、科学术语阐明实验结果。
4.社会责任:形成珍爱生命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
可持续发展的观念,养成保护环境、维护生态平衡
的习惯,并能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。
考点一
种群的特征
基础·自主诊断
素养·全面提升
1.种群的数量特征
(1)种群的概念
种群是指在一定的 同种生物的 。 自然区域内 全部个体
注:“+”和“-”分别表示增加、减少,“→”“ ”分别表示直接作用、间接作用。
图9-28-1
(2)种群的数量特
征及相互关系
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
年龄组成
出生率 死亡率
性别比例
①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。
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、 。
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,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
,从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,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
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。
④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,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
实现,如气候、天敌、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。
年龄组成
种群密度
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
出生率和死亡率
出生率
均匀分布
随机分布
集群分布
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
调查
对象
植物或活动范围 、活动能力
的动物
活动范围 、活动能力 的
动物
调查
程序
3.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
小
弱
大 强
五点取样
平均值
注
意
事
项
① 取样
②样方大小适中
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
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、出生和死亡
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
随机
无影响
正误辨析
(1)池塘里的所有小蝌蚪是一个种群。 ( )
(2)年龄大小、随机分布、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。 ( )
×
[解析]在一定自然区域内,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,池塘里的所有小蝌
蚪不能称为一个种群。
×
[解析]年龄大小是生物个体的特征,而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,随机分布属于
种群的空间特征。
(3)橡树种子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,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;由于微甘菊入侵
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增大,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。 ( )
(4)种群出生率增大,种群密度一定增大。 ( )
√
×
[解析]种群出生率增大,但死亡率未知,所以不能确定种群密度一定增大。
(5)蚜虫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。 ( )
(6)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。 ( )
×
×
[解析]蚜虫活动能力弱,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。
[解析]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应用等距取样法。
教材拓展
1.[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]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,种群数量近期一定能
保持稳定吗?
不一定,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,还受食物、天敌、气
候等多种因素影响,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。
2.[必修3 P64拓展,1] 应用“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”分析个体特征与种群特征的
不同?
个体有性别、年龄、高矮等特征,种群是由一定地域的所有个体组成的整
体,这个整体出现了个体不具有的特征,如性别比例、...
您可能关注的课件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(新高考 共107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7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(新高考 共170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6讲 免疫调节(新高考 共118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5讲 激素调节、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(新高考 共149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(新高考 共118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(新高考 共93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(新高考 共98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(新高考 共115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(新高考 共81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9讲 基因的表达(新高考 共82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