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.02 MB
- 2023-05-15 08:28:02 发布
- 1、本课件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,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。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,可选择认领,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。
- 2、本课件由用户上传,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,可能有诸多瑕疵,付费之前,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。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,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。
生物
第八单元
生命活动的调节
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
【内容要求】
概念1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
应,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
生命活动,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
持稳态
1.1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
存环境,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
环境进行物质交换
【素养解读】
1.生命观念:能运用结构与功能观、物
质与能量观、稳态与平衡观等观念,阐
释生物体稳态、稳态的维持和调节机
制,能结合日常生活情境,分析说明人体
通过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
统的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
反应,以维持内环境稳态。
【内容要求】
1.1.1说明血浆、组织液和淋巴等
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
赖以生存的内环境
1.1.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
中,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
质交换,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
和维持
【素养解读】
2.科学思维:能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,表
征并阐释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环境进行
物质交换的过程。能运用概念图解释细
胞、内环境、外环境之间的关系,能运用
这种关系分析内环境中pH的变化,对细胞
和机体所产生的影响和机体作出的具体
调节反应。
【内容要求】
1.1.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、消化、
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、外
环境间的物质交换
1.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
自动调节,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
【素养解读】
3.科学探究: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,如在接触
到日常生活、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与“稳态
与调节”相关的情境时,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
题,能对相关的实践作出科学的评估。
4.社会责任:关注与“稳态与调节”相关理论
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,关注其研究成果在
实践中的应用。
考点一
内环境的组成
基础·自主诊断
素养·全面提升
1.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
(1)体液的组成
图8-23-1
血浆
组织液
淋巴
细胞外液
细胞内液
体液
(2)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
图8-23-2
2.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
(1)内环境的成分
①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,类似于海水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
。
②组织液、淋巴、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,而组
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。
生命起源于海洋
蛋白质
[警示]①血液≠血浆,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,血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。
②血浆蛋白≠血红蛋白,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,属于内环境的成分。
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,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。
(2)内环境的理化性质
①甲、乙、丙分别表示 ,
它们的理化性质主要有 。
②甲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、 的
含量有关。
③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%以上来源于 。
④甲中正常的pH为 。
⑤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为 左右。
图8-23-3
血浆、淋巴、组织液
渗透压、酸碱度和温度
无机盐 蛋白质
Na+和Cl-
7.35~7.45
37℃
3.内环境的功能
(1)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。
(2)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的媒介。
图8-23-4
物质交换
正误辨析
(1)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体液。 ( )
(2)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。 ( )
(3)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。 ( )
×
[解析]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,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。
×
[解析]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,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。
[解析]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。
×
(4)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+、Cl-的含量。 ( )
(5)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。 ( )
√
[解析]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+、Cl-的含量。
×
[解析]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。
教材拓展
1.[必修3 P3]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“水泡”,甚至是“血泡”,分析二者成分。
水泡:主要成分是 。
血泡:主要成分是 ,还含有 。
2.[必修3 P5“旁栏思考”拓展] 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.9%的NaCl溶液,医
生给病人输液时浓度过高、过低的影响是
。
组织液
组织液 血细胞
会造成细胞失水或吸水,从而使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的形...
第八单元
生命活动的调节
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
【内容要求】
概念1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
应,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
生命活动,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
持稳态
1.1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
存环境,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
环境进行物质交换
【素养解读】
1.生命观念:能运用结构与功能观、物
质与能量观、稳态与平衡观等观念,阐
释生物体稳态、稳态的维持和调节机
制,能结合日常生活情境,分析说明人体
通过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
统的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
反应,以维持内环境稳态。
【内容要求】
1.1.1说明血浆、组织液和淋巴等
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
赖以生存的内环境
1.1.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
中,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
质交换,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
和维持
【素养解读】
2.科学思维:能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,表
征并阐释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环境进行
物质交换的过程。能运用概念图解释细
胞、内环境、外环境之间的关系,能运用
这种关系分析内环境中pH的变化,对细胞
和机体所产生的影响和机体作出的具体
调节反应。
【内容要求】
1.1.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、消化、
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、外
环境间的物质交换
1.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
自动调节,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
【素养解读】
3.科学探究: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,如在接触
到日常生活、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与“稳态
与调节”相关的情境时,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
题,能对相关的实践作出科学的评估。
4.社会责任:关注与“稳态与调节”相关理论
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,关注其研究成果在
实践中的应用。
考点一
内环境的组成
基础·自主诊断
素养·全面提升
1.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
(1)体液的组成
图8-23-1
血浆
组织液
淋巴
细胞外液
细胞内液
体液
(2)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
图8-23-2
2.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
(1)内环境的成分
①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,类似于海水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
。
②组织液、淋巴、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,而组
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。
生命起源于海洋
蛋白质
[警示]①血液≠血浆,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,血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。
②血浆蛋白≠血红蛋白,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,属于内环境的成分。
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,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。
(2)内环境的理化性质
①甲、乙、丙分别表示 ,
它们的理化性质主要有 。
②甲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、 的
含量有关。
③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%以上来源于 。
④甲中正常的pH为 。
⑤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为 左右。
图8-23-3
血浆、淋巴、组织液
渗透压、酸碱度和温度
无机盐 蛋白质
Na+和Cl-
7.35~7.45
37℃
3.内环境的功能
(1)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。
(2)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的媒介。
图8-23-4
物质交换
正误辨析
(1)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体液。 ( )
(2)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。 ( )
(3)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。 ( )
×
[解析]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,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。
×
[解析]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,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。
[解析]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。
×
(4)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+、Cl-的含量。 ( )
(5)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。 ( )
√
[解析]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+、Cl-的含量。
×
[解析]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。
教材拓展
1.[必修3 P3]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“水泡”,甚至是“血泡”,分析二者成分。
水泡:主要成分是 。
血泡:主要成分是 ,还含有 。
2.[必修3 P5“旁栏思考”拓展] 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.9%的NaCl溶液,医
生给病人输液时浓度过高、过低的影响是
。
组织液
组织液 血细胞
会造成细胞失水或吸水,从而使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的形...
您可能关注的课件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(新高考 共93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(新高考 共98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(新高考 共115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(新高考 共81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9讲 基因的表达(新高考 共82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8讲 DNA分子的结构、复制及基因的本质(新高考 共88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(新高考 共83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6讲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(新高考 共135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(新高考 共125页)
-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(新高考 共118页)